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尹默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曲径通幽《墨竹图》

2014-09-10 15:42:20 来源:河北日报作者:尹清顺
A-A+

  泼墨勾勒的点、线、面交织出一片丛生在山石后面的青翠竹林,惟妙惟肖的数竿青竹是画面的主体,一片淡墨挥洒的竹林烘托着清姿瘦节的粗直竹竿,挺拔高参;竹枝细伸,竹叶交织,千姿百态,娑娑起舞;还有数片翠叶脱枝而飞,飘来转去。

  好一幅形同乱真的《墨竹图》!它的作者是中国美协会员尹默。

  童年的尹默生活在沧县农村,母亲是一位民间艺人,喜剪竹、石、花、鸟,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艺术的熏陶,小小心灵便萌发了爱竹的幼苗。他以棍代笔,画花儿、鸟儿,更多的是画竹。一九五九年,十八岁的尹默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,他矢志画竹,如饥似渴地吮吸着“画竹”知识的百花精粉。大学毕业后,到沧州市群艺馆从事绘画专业,投身到大自然的青山竹林中捕捉四季竹的秀姿妍态,江苏、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湖北、四川的青山竹林里留下了他的足迹。拜竹农和专家为师,恳切请教,屈伏竹下,支起画板,长时间地为竹素描,并收集了毛竹、刚竹、罗汉竹、青皮竹、粉单竹、撑竿等数十种竹的标本,绘制了各种竹种和春夏秋冬四时竹、晴竹、雨竹、风竹、露竹、雪竹等千姿百态的竹形二百例。

  那是一九八一年早秋的一个上午,尹默身背画板,从广西桂林的兴坪镇出发来到漓江南畔的大山中寻竹写生。突然,一股流云扑面而来。他象跌入虚无飘渺的梦境,眼前的峰峦、竹林一切都显得似有若无,如虚如实。他慌忙支起画板,想捕捉这云里竹林的奇观,但流云已成逝物,转过山弯,突然不见了。接踵而来的却是缓缓的山风,霏霏的冷雨。他却一头钻进了雨雨雾烟笼的竹林,呆愣地观察着风雨中竹的奇形异态。眨眼间,暴雨如注。尹默强睁眼睛,只见远山隐形,近石遁迹,唯有近身的竹林翻着碧波。那耸立峭直的竹竿左右博击,扑斗恶云;那倔强不屈的竹枝、竹叶翻回向天,相擦击雨之声,响彻山野,如同阵阵呐喊,吞没了雷鸣。此时此刻,尹默看到,每一瞬间竹林都处于无穷变幻之中,这是任何一位画师如果不是置身风雨中的竹林,都难以捕捉雨中之竹的奇妙形态。这一天,竹林恩赐给他的是舞风型雨的奇景,而风雨恩赐给他的却是一场高烧。他有执着的追求,竟抱病创作了一幅《墨竹图》草稿。

  年复一年,寒来暑往,尹墨临摹、习作、创作出多少幅默默竹图,恐怕连他自己也很难数得清。我牵回远驰的思绪,目光又去审视桌上的《墨竹图》。

  《墨竹图》上有竹亦有石。青石傍竹立,翠竹倚石生。数方墨染的上窄下阔的硕石,盘立竹根;青苔点点,天然成趣,数株青竹根植石侧,一竿粗竹从石间斜出,直插青天。这样的竹石相依,使人浮想联翩。我情不自禁吟出一首郑板桥的誉竹诗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,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

  竹石是密友。石能百尺竿头、更高一筹地衬托竹的高风亮节,形态各异的竹需衬奇特变幻的石。尹默为创作耐人寻味、情趣盎然的山石伴竹图,也曾经常访求名山,寻石写生。诸如,山水佳丽的南国桂林,雄峙一方的北国燕山,名扬四海的庐山、黄山、苍岩山等数十处名山胜地,都留下他画石写生的足迹。他寻石写生追求奇特外形,立意清新,动人触情。他为石写生,不辞寒暑,不畏艰险。尹默究竟画过多少块石头?有人告诉我,日积月累,叠石成山。啊!难怪这《图竹图》上的伴竹石,勾勒入法,凸突真实,奇特超俗呢!

  《墨竹图》的画面上,磐石身后,竹林之中,流出一条银波游荡的山泉。墨线造型的泉水,犹如一条白色的绶带;浓淡泼染的墨点,犹如绿绒镶嵌泉周。细细玩味画面上山泉的潺潺流态,似有汩汩汀冬之声不绝于耳。画面上的一曲线泉溪水,并非蛇足之笔。画家不乏有这样的体会,层峦叠嶂,怪石林立,竹木参天,如其不见流泉,顿觉一画干涩郁闷。《墨竹图》上添画这样美丽的山泉,使人不仅感觉到竹饱甘汁,石润苔鲜,就连我这看画人的眼睛、喉咙也舒适滋润了。管中窥豹,略见一斑。我从《墨竹图》上看到了作者捕捉大自然美的笔墨功夫。我省书法家见其画爱不释手,赞誉之声不绝于口,欣然挥笔题词:“虚怀成大器,劲节见奇才”。

  我浏览着神态毕俱的《墨竹图》,情满襟怀。《墨竹图》的作者画竹寄怀的意向鲜明:他称颂竹的坚毅、高洁,不惧风雨的君子气节,用意不正是希冀人应该象山竹一样,壮志凌云,有那么一种难不低头、风不倾身、永远进击的精神吗?

 (摘自《河北日报》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六日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尹默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